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博中最新网投网址

北理工牵头获7项高等教育(研究生)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发布日期: 2023-09-06 浏览量:

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是国家在教学研究和实践领域中颁授的最高奖项,肇始于1989年,每四年评选一次。2022年首次将研究生类教学成果奖单列,全国共评出研究生教学成果奖284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35项、二等奖248项。我校以独立完成单位申报7项,全部获奖,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获奖数量位居全国高校并列第三。另外,我校以第二完成单位参与获二等奖1项。

学校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全国研究生教育大会会议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遵循学生成长成才规律,聚焦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确立了“明德致远、宽厚基础、精深求是、创新包容”的研究生培养理念,着力培养“理想志向高、学术基础好、国际视野广、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优”的高层次专业创新人才和领军领导人才 。

本次展示的研究生教学成果,是对我校近年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多学科协同发展和办学优势特色,推动研究生教育改革创新,全面提升拔尖创新人才质量的充分体现。希望全校师生以此为榜样,传承“延安根 军工魂”红色基因,勇于创新,追求卓越,为学校“双一流”做出更大贡献 。


一、工科高校经管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


获奖等级:2022年高等教育(研究生)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完 成 人:魏一鸣,刘平青,孟凡臣,唐葆君,张祥,王月辉,李勇

完成单位:管理与经济学院

项目简介:本成果以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和国家重点领域的需求为导向,以培养经管类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十年推进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构建了全链条路径、全要素知识、全方位赋能的“三全”育人新途径,提出了纵深贯通、横向融通、全域联通的“三通”育人新模式,建立了超越自我的人格力、知识整合的融通力、多元文化的创造力的“三力”育人新机制,形成了“三全三通三力”的研究生培养新体系。实施全链条路径的供给侧改革,实现纵深贯通;推进全要素知识的供给侧改革,实现横向融通;提供全方位赋能的供给侧改革,实现全域联通。通过“三全”到“三通”,筑牢研究生“三力”关键素养。


(自左至右)王月辉、李勇、孟凡臣、魏一鸣、刘平青、唐葆君、张祥


二、“揭榜挂帅”引领的“教学赛研用”五维一体国防双领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获奖等级:2022年高等教育(研究生)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完 成 人:林德福,宋韬,王伟,王江,龙腾(宇航),唐胜景,王辉,刘新福,张福彪

完成单位:宇航学院

项目简介:本成果以揭榜挂帅为引领,高端赛创为抓手,提出厚德精工教,自主求创学,高端论剑赛,装备攻关研,创业引领用五维一体的双领人才培养新模式。提出了“教学赛研用”全链条思政育人新思路。探索将生动案例与课程思政相融合、专业教育与赛创实践相结合、理论学习与装备攻关相贯通的全要素思政铸魂,引导学生传承北理工红色基因,勇担民族复兴大任。提出了面向国家重点领域急需塑造学生创新引领型思维的新方法。构建院士、型号总师、教学名师领衔的育人团队,引导学生竞聘高端赛创总师;面向产品攻关,激励学生特立卓越突破瓶颈技术。创建了国际合作与校企协作的特色协同融合育人新范式。形成了中-阿、中-德等国际合作交流平台群;与航天等中坚院所深度融合,形成了协同育人平台群。汇聚国际、校企高端资源,全要素服务人才培养提质增效。


(自左至右)刘新福、宋 韬、王 辉、龙 腾、林德福、唐胜景、王 江、王 伟、张福彪


三、“创新驱动、追求卓越、融合育人”研究生教育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


获奖等级:2022年高等教育(研究生)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完 成 人:王战军,李明磊,周文辉,王茹,黄明福,刘欣,陈玲,王超,王贞惠

完成单位: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项目简介:本成果开创了“创新驱动、追求卓越、融合育人”的研究生教育学新学科领域育人新理念,打造了“资源共享、部门协同、环节互通”的研究生教育学“卓越共同体”育人新机制,构建了“胸怀壮志、交叉创新、协作品格和国际视野”的“四融合”育人新模式,持续多次在研究生教育学人才培养上实现突破:成立了全国首个校级研究生教育研究中心,创建了全国首个研究生教育学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编写全国首部研究生教育学教材《研究生教育概论》;创建国内外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发起成立研究生教育研究国际学者联盟;连续11年发布《中国研究生教育质量报告》;师生团队深度参与国家研究生教育宏观政策研究和决策咨询,协助建立并完善了全国研究生教育学人才培养体系。


(自左至右)王超、陈玲、王茹、王战军、周文辉、黄明福、刘欣、李明磊


四、五学通达的信息类研究生高阶学习模式探索与实践


获奖等级:2022年高等教育(研究生)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完 成 人:陶然,龙腾,赵维谦,高梅国,武楠,邢成文,费泽松,陈禾,李荣华,

辛怡,单涛,李伟

完成单位:信息与电子学院

项目简介:本成果树立了以“立志、强基、拓新、攻坚、协同”为“五学”的研究生高阶学习目标,打造出“能量源-谐振腔-加速器”构成的研究生高阶学习模式。实施“多核驱动、聚能立志”激励新范式,实现了研究生内生动力的多维激发;创建“多链谐振、聚力强基”培养新机制,夯实研究生创新的基础能力;创新“三军领航、五学通达”导学新路径,实现研究生精准培育、加速成才,打造信息类领军人才培养的“新引擎”,创造信息类“三军”人才培养的“北理模式”,形成了五学通达、螺旋上升的研究生卓越成长生态。


(自左至右)辛怡、李伟、武楠、赵维谦、陶然、龙腾、费泽松、邢成文、李荣华


五、新工科形势下基于能力培养的力学专业本科-研究生贯通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获奖等级:2022年高等教育(研究生)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完 成 人:赵颖涛,胡海岩,胡更开,刘青泉,洪家旺,马沁巍,朱睿,周萧明,

刘广彦,王学云

完成单位:宇航学院

项目简介:本成果以培养力学基础扎实、创新能力突出的工程科学家为目标,提出力学专业本科生-研究生贯通的培养理念,构建了符合优秀科技人才培养规律的本-研贯通式培养新体系,内容包括:打造“两基三线”的力学导论课程和学科课程群,构建了面向能力培养的本-研贯通课程体系;设计“四阶一轴”的实践能力培养环节,创建了固本精工的本-研贯通实践机制;立足“课堂-实验-思政-国际化”四个维度,建立了培养创新能力的研教融合教学模式。


(自左至右)刘广彦、刘青泉、胡更开、胡海岩、赵颖涛、周萧明、朱睿、马沁巍


六、高层次应用创新人才“产学研联盟+全行业平台”培养模式探索


获奖等级:2022年高等教育(研究生)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完 成 人:王震坡,陈旵明,张照生,张雷,邓钧君,刘鹏

完成单位:机械与车辆学院

项目简介:项目经14年探索、13项教改,大数据平台、大数据联盟、大数据实验室、数字汽车大赛“四驱”合力,构建了知识结构-工程思维-创造能力“三阶”递进提升的高层次应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立新能源汽车“产学研联盟”,打造资源汇聚的“全行业平台”,构建了数据共享共赢、校企一体共生的产教协同育人长效机制,提出了动态挖掘工程案例、产教同步快速更新教材的新方法,打造了实景施教、实战争锋的“双引擎”创造能力培养新范式。


(自左至右)张雷、张照生、陈旵明、王震坡、刘鹏、邓钧君


七、以“四型”人才为导向的材料类研究生“三元五段”分类培养模式


获奖等级:2022年高等教育(研究生)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完 成 人:金海波,王浩宇,刘艳,庞思平,孙秋红,吴川

完成单位:材料学院

项目简介:北理工材料学院传承三代火炸药人精神,以培养四型人才为导向,构建三元立体培养空间,实施五阶段全链条培养体系,探索形成了“435”(即四型三元五段)研究生分类培养模式。四型人才,即“特色领域型、基础前沿型、应用创新型、复合领军型”,重点在国家重大需求领域、新能源材料等卡脖子技术领域培养卓越人才。 三元立体培养空间,即课内“火炸药精神与多学科知识有机融合”的课程集成空间、课外“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深度交叉”的平台共享空间和校外“专业技能与社会适应度紧密衔接”的校企协同空间,构建课内、课外、校外“三维融通”培养空间。 五阶段全链条培养体系,即入学精准画像、前期分类培养、中期综合诊断、后期卓越提升、毕业职涯赋能,建立全链条质量保障体系。


(自左至右)王浩宇、吴川、庞思平、金海波、刘艳、孙秋红